歷經漫長的歲月,風雨,在崎嶇坎坷的鄉野僻壤中摔打滾爬,至今仍握著傳統式釣竿。傳統手竿釣何以誘人,經久不衰?蓋因其有它的獨到之處。
主要表現在:
a.對水底不平度落差適應性強
自然水域包括、江、河、湖、溝、汊、坑、塘等,其特征是地形地貌比較復雜,水底不平落差較大,在三四個或四五個相近的窩點之間,深淺差可達1030厘米上下。而傳統散子漂只需一次性調漂,便可多窩點深淺兼釣。
b.在草隙中穿行自如
自然水域中大多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水草,稀密各異,岸邊、水底各種障礙物,如樹樁、枯樹枝等殘草敗葉比比皆是。而傳統釣法以其單槍匹馬(單鉤)、輕便靈活的優勢,幾乎任何形式的水草障礙,它都能穿行無阻,哪怕只有碗口般大小的草隙,都可以伸竿垂釣。由于它具有與生俱來的廣泛適應性和獨特性,而備受釣魚愛好者的青睞。
垂釣者都深有體會,平素風平浪靜的日子是很少見的,就是說,我們在日常垂釣中,不僅要同魚斗,還要同風浪斗。冬春季節權且不談,夏秋是個天氣多變,風雨隨時來的季節,而傳統釣基于釣鈍的特點,餌鉤始終穩穩定底,浮漂隨風浪方向側歪或平臥于水面,作富有節奏的蕩漾,使釣者觀漂勝似閑庭信步。
由于鉤線漂在一根釣絲上鉤怎么動漂怎么移,鉤動多少漂移多少,餌鉤的任何運動軌跡,都在漂上毫不走樣地顯示出來。垂釣者不僅可以隨時監視魚的咬鉤動向,還能根據浮漂的動作態勢,判斷出魚的大小及何種魚所為。這種鉤漂的聯動效應,應是傳統釣法固有的待征,這一特征自然形成了傳統釣法高靈敏度的特性。
在組配上,講究細線小鉤配好餌,在論竿收費的魚塘釣滑魚,這種組配效果也很好。